ag官方电子平台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客服电话

    400-9696-311
    医药数据查询

    上海国资18.5亿收购康华生物,13亿入股微创医疗加速产业整合!

    上海生物医药 股份收购 康华生物 狂犬疫苗
    深蓝观
    1小时前
    393

    一支上海国资背景的基金,在7月份的两次大笔出手引起业内关注。

    一是康华生物。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持股80.2%的万可欣生物,成立仅半个月,就在7月下旬斥资18.51亿元,收购了疫苗企业康华生物21.91%的股份。

    二是微创医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入股后后占股约16.2%,收购金额约13亿元。

    一周内连续两次出手,都是大比例入股,且标的都是市值百亿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微创医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一下成为医药界的知名买家。

    即便医药板块二级市场回暖,但不管是国资还是民营和产业基金,对早期项目的投资动作都愈发滞缓。在这种境况下,并购基金更青睐成熟企业,退出途径更灵活、标的大,可能更符合国资投资平台的战略目标,也减小了买方直接去收购企业的难度。

    而在将投资触手伸向创新器械、疫苗企业后,行业人士所期待的是,名为“生物医药”的并购基金,何时能“惠及”创新药企?

    一、上实背景国资出手,两家医疗企业“上岸”

    康华微创,两家被大比例入股的上市公司,有一个显著的相似点:近年发展并不顺利。从某种意义上,在经历核心业务萎缩、债务压力、对赌等一系列波折后,有国资入主,这两家公司都算是“上岸”了。

    表面上,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是“抄底”,在两家公司的市值低点出手投资;实际上,在业内人看来,作为一支国资的并购基金,其这两次出手有着明确的战略目标。

    首先是康华生物,对其进行投资收购,可以填补上海本土疫苗企业的空白。

    从发展本土疫苗企业的角度而言,上海近年的布局并不顺利。疫情结束后,新发展的几家本土疫苗企业,因投入不当,产品没有如期上市而亏损、破产;对新冠疫苗的需求下降,原本要在上海投资十亿美元建厂的外资疫苗企业也中止了计划。

    康华生物在疫情期间并未对新冠疫苗进行大规模投资。其核心产品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竞争加剧,2022年起净利润持续下降,去年下降21.71%,今年利润率继续降低,创始人也在近期套现离场。

    对于上海国资来说,这是一个收购的好时机。

    作为一家老牌疫苗企业,康华虽然核心业务竞争力在下降,但依旧拥有每年收入达十数亿元的成熟产品,成熟的产能与渠道也是稀缺资源。康华的现金流能力与疫苗产业化基础目前是被低估的状态。

    其他的管线矩阵也可圈可点,其诺如病毒疫苗在去年达成了一个海外BD交易。脑膜炎球菌疫苗、疱疹病毒疫苗、mRNA疫苗等产品都在研发当中。

    微创医疗的投资收购,则是对本土生物医药“链主”企业赋能。

    这是一家市值曾高达1200亿港元的中国器械龙头,作为覆盖心血管、神经介入等十大领域的“链主”,其产品进入全球超2万家医院,孵化近20个业务平台,其中6家子公司已上市。

    然而,微创核心业务近年受集采冲击,2020-2024年累计亏损超100亿元,叠加7.43亿美元债务和业绩对赌协议压顶。

    微创的价值不仅仅是财务数据就可衡量。上海国资的注资,实为稳住了可能引发产业链塌方的关键支点。  

    并购基金和一般的基金不同。后者常常是广撒网“投赛道”、做少数股权投资;而并购基金一般标的较大,对于投资哪一家公司有着明确的战略目标,“关注特殊机会项目”。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由上海国资委投资平台上实集团发起成立,作为一家国资基金承载着本土产业培育的目标。在一些行业下行周期,国资也有“救市”的使命,投资不完全是市场因素考量。

    “产业链卡位战”,行业人士如此形容。该基金在投资条款中要求康华“将研发中心和新型疫苗产能向上海倾斜”,并承诺2025-2026年研发投入不低于2.6亿元。对微创则强调“带动上下游在沪集聚”,推动手术机器人等关键技术本土化。  

    这也是该基金首期资金的投资项目,未来更多动作,也将所有生物医药企业放在了新的量秤上:谁更符合国资的并购战略目标?

    二、并购基金,一笔好买卖

    并购在一级市场的权重正在变大。曾经宽松的IPO政策造就了部分股价低迷的上市公司,和一众重复竞争的未上市企业,随着投资环境的冷却和IPO窗口的收紧,资产亟需整合出清。

    2024年9月,证监会发布“并购六条”《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而在那之前,医疗领域的并购号角就已响起,原因包括央国企有要“做大做强”的国改目标等。

    华润系为例,自2018年开始,其先后对数家公司进行收购或控股。2024年8月更是以60亿元收购了中药大厂天士力,成为近年国内医药领域最大的横向并购案例。

    其他国内的横向并购,有海尔集团并购上海莱士、通用集团并购东软医疗、同仁堂收购红惠医药等,涉及血制品、医疗器械、中药等领域,大多是有成熟产品的企业。

    其中,国资是并购市场上一股重要力量。带着产业发展的任务目标,有着更便宜的资金来源,加上市场化资金的相对谨慎和萎缩,这几年国资成为并购主体也是大趋势。

    而并购基金,是一种比直接并购要更灵活的形式。

    比起直接进行并购投资,成立并购基金虽然多出了多方募资这一步,但其分散了筹资和决策风险的压力,也纳入了更多参与主体。

    比如这支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参与者不仅包括上海医药等国资背景企业,还有东富龙、君实生物、镁信健康等民营产业主体。

    对于投资主体来说,并购基金灵活的退出路径(IPO,并购、分红等),在上市窗口较紧的当下,带来较强的吸引力;“投100个小项目,不如招1个大项目”,行业人士认为,并购形式的投资,尤其是对地方政府而言具有相当的性价比。

    买方、卖方、被投方都有需求,并购基金应运而起。

    除了曾经在国内较为强势的美元并购基金外,中国在2012年IPO暂停时也曾发展起一批本土的并购基金,大多是民营资本自行发起。而今国资成为投资主体的新形势,又给并购基金市场带来一番新的景象。

    上海市政府在去年底发布《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今年初才完成首期规模约50.1亿元的募资,年中就出手两笔大投资,比起如今许多在一级市场上谨慎出手的基金,其决策可谓果断,未来的投资节奏亦可以期待。

    除了上海,去年开始,全国多地都发布了并购重组政策,包括深圳、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多地成立国资背景的并购基金,募资规模从数亿元至百亿不等。

    值得注意的是,并购基金必须有较强的投后管理能力,当大比例注资入场后很可能将主导整个企业的资本运作,需要有强劲的管理实力和丰富经验。

    因此对于康华、微创这类技术先进性较高的企业,上海国资可能将迎来一个新的挑战:除了财务注资,创新机制的问题将如何解决?比如,康华要拿哪些新的管线来强化整体竞争力?微创的跨业务协同效率怎么提高?

    三、何时轮到创新药

    尽管投资的是近年发展不顺的企业,上海国资仍在这次并购案例中表现出明确的偏好:有成熟的已上市产品和稳定现金流,估值不完全依赖于前期的研发和转化能力。

    这种特点,是目前大部分未盈利的创新药企难以达成的。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中国生物制药收购礼新医药是个例外:中生需要有一个新的业务板块和团队。

    而这并不代表国内创新药的并购之风将起,高估值的消化,“但是公司什么上市产品都没有”,对收购后团队成员流失的担忧,这些问题仍是无解。

    买方缺少一个去买的理由。对国资来说,是对国有资产流失有所顾虑;而对国内的一些有实力的公司来说,“可能用1/10的价格就可以自己做出来,为什么要花这个钱把你收了?”

    创新药界无法形成横向并购,这位人士称,根本的症结“还是钱多少的问题”,“如果终端市场支付可以支持高价,那就无需费时费力自己去做重复建设,时间很宝贵,药能早点上市,什么都能赚回来了。”

    对于收购创新药企,从业者还给出一个新的解题思路:模仿美元基金做newco的形式,以并购形式买下一个创新药企的管线,再以强运营团队推进管线的开发。

    关键在于,在国内,谁有如此之强的管线运作能力和经验?国内的销售市场回报,能否覆盖这笔并购的成本?

    业内人士仍对创新药企被收购抱持希望——既然并购基金的“供给端”已经发展起来,只要企业具备一定的收入和利润条件,创新药企也可能将出现在并购基金的视线里。

    而对于那些管线还在早期研发阶段的大部分biotech来说,一级市场融资可能依旧艰难,BD出海,在现阶段,可能几乎仍是企业“回血”和证明自己的唯一途径。

    文章来源:深蓝观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CNHFUb5rhhQPRseB3XIFdQ

    拓展阅读:

    成都康华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数据
    【成都康华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全国医院(全终端)销售额-年度趋势
    销售额(亿元)
    增长率(%)
    【成都康华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全国医院(全终端)销售额-药品分析TOP10
    MAH/生产企业
    销售额(亿元)
    【成都康华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全国药店零售额-年度趋势
    销售额(亿元)
    增长率(%)
    可直接点击跳转到数据库免费查看最新数据详细信息

    想要解锁更多疾病领域信息吗?查询ag官方电子平台(原药融云)数据库(vip.kebaolexue.com/?zmt-mhwz)掌握药物基本信息、市场竞争格局、销售情况与各维度分析、药企研发进展、临床试验情况、申报审批情况、各国上市情况、最新市场动态、市场规模与前景等,以及帮助企业抉择可否投入时提供数据参考!注册立享15天免费试用!

    上海生物医药*点击下方数字查看更多企业相关数据
    • 全球药物研发信息
      32条
    • 中国药品审评信息
      74条
    • 中国药品批文
      1条
    • 药品招投标
      130条
    • 全球临床试验
      14条
    • 中国临床试验
      45条
    • 一致性评价
      -
    • 美国FDA批准药品
      -
    • 医药投融资
      -
    • 药物集中采购
      -
    • 境内外生产药品备案信息
      -
    查看更多
    *声明:本文由入驻ag官方电子平台的相关人员撰写或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ag官方电子平台的立场。
    AI+生命科学全产业链智能数据平台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 暂无评论

      ag官方电子平台企业版
      50亿+条医药数据随时查
      7天免费试用
      体验产品
      摩熵数科开放平台
      十五五战略规划

      最新报告

      更多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7.28-2025.08.03)
        2025-08-03
        23页
      • 2025年7月仿制药月报
        2025-07-31
        16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7.21-2025.07.27)
        2025-07-27
        24页
      • 上海市原料药“十五五”产业发展政策分析大纲
        2025-07-24
        40页
      • 临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改良型新药“十五五”产业发展政策分析大纲
        2025-07-24
        98页
      专利数据服务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