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官方电子平台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客服电话

    400-9696-311
    医药数据查询

    抗体实验中的内参选择:如何找到最合适的“标尺”?

    内参
    04/11
    69

    在抗体实验中,内参抗体就像一把隐形的“标尺”,默默校准着实验的每一步。无论是Western Blot、免疫组化还是流式细胞术,内参的存在都是为了回答一个关键问题:你观察到的信号变化,究竟来自目标蛋白的真实波动,还是技术误差的假象?然而,这把“标尺”的选择绝非一成不变——组织类型、实验处理、检测技术等因素都可能让原本可靠的内参失效。





    内参抗体的核心使命:为何它比想象中更重要?


    内参抗体的核心功能是“归一化”。例如,在Western Blot中,假设某实验显示肿瘤组织中某信号蛋白表达量是正常组织的两倍。但如果内参显示肿瘤组织的总蛋白上样量本身就比正常组织多50%,那么所谓“两倍差异”的真实性将大打折扣。内参的作用正是通过检测一种稳定表达的“管家蛋白”(如β-actin、GAPDH),校正样本间的上样量差异、转膜效率不均或显色时间波动。


    然而,内参的稳定性并非绝对。2018年《自然·通讯》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心肌缺血模型中,常用的β-actin蛋白表达量会因组织损伤而显著下降,导致目标蛋白的定量结果被严重高估。这提示我们:内参的选择必须与实验条件深度匹配。





    组织特异性难题:脂肪、脑、肿瘤…如何因地制宜?


    不同组织中管家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天差地别。例如:


    脂肪组织:GAPDH在脂肪细胞中高度表达,但β-actin可能因细胞骨架重构而波动,此时Vinculin或α-Tubulin可能是更优选择。


    脑组织:神经元中β-III Tubulin特异性高,但若研究胶质细胞,需改用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作为内参。


    肿瘤组织: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可能导致传统内参失效。某研究团队在肝癌样本中发现,GAPDH在不同分化程度的癌细胞中表达差异达5倍,最终改用HSP90(热休克蛋白)作为内参。


    策略建议:


    预实验验证:在目标组织中同时检测3-4种候选内参,选择变异系数(CV)最小的。


    多内参联用:在高度异质的样本(如全组织裂解液)中,可联合使用细胞核内参(如Histone H3)和胞质内参(如β-Tubulin),分别校正不同组分。





    处理条件的“蝴蝶效应”:当实验干预撼动内参稳定性


    许多实验处理会意外影响内参蛋白的表达。例如:


    药物处理:化疗药物紫杉醇可促进微管聚合,导致α-Tubulin在Western Blot中出现异常条带。


    基因操作:敲除某个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可能间接影响代谢相关蛋白(如GAPDH)的表达水平。


    缺氧/应激:在缺氧模型中,HIF-1α的激活会抑制β-actin的转录,此时需换用不受缺氧调控的内参(如Lamin B1)。


    典型案例:某团队研究神经元凋亡时,发现Caspase-3的激活程度与对照组无差异。进一步排查发现,他们使用的β-actin内参在凋亡后期被Caspase酶切降解,导致目标蛋白的信号被错误归一化。改用抗切割形式的β-actin抗体(如识别N端非酶切区域)后,数据重现真实趋势。





    技术平台适配性:Western Blot、IHC、流式的内参选择逻辑


    不同检测技术对内参的要求截然不同:


    Western Blot

    优先考虑分子量差异:内参与目标蛋白的分子量应至少相差10 kDa,避免条带重叠。例如,检测50 kDa的目标蛋白时,可选β-actin(42 kDa)或GAPDH(37 kDa)。


    膜转移均一性验证:使用可同时检测胞质和胞核内参的抗体(如β-actin + Histone H3),确认转膜效率在整个膜上分布均匀。


    免疫组化(IHC)

    空间表达均一性:理想内参应在所有细胞类型中均匀表达。常用选择包括Ki-67(增殖细胞标记)与阴性组织对照联合使用,或采用管家蛋白的磷酸化形式(如p-S6 Ribosomal Protein)避免染色质状态干扰。


    自动化评分辅助:对染色切片进行H-score评分时,需以内参信号为基准校正光密度值。


    流式细胞术

    荧光通道兼容性:内参标记的荧光素(如PE、FITC)需与目标抗体通道无光谱重叠。


    细胞活性校准:可联用活力染料(如7ADD,Sytox Blue)与内参抗体(如CD45用于白细胞),排除死细胞或非目标细胞的干扰。





    常见误区:那些年我们踩过的“内参坑”


    “万能内参”幻觉:某实验室在10种不同细胞系中盲目使用β-actin,后发现其在三种癌细胞系中表达量波动超过300%,导致数据严重失真。


    过度依赖文献:一篇高引论文中使用GAPDH作为脑组织内参,但后续研究发现该论文的实验样本未包含老年痴呆模型,而GAPDH在tau蛋白病变中会异常聚集。


    忽略技术迭代:某团队沿用十年前的β-actin抗体,未意识到该抗体对某些剪切变体的交叉反应性,造成假阳性条带干扰。





    结语


    内参抗体的选择,本质上是一场对实验系统理解的深度考验。它要求研究者不仅了解技术原理,更要洞察生物样本的动态特性。正如诺贝尔奖得主Sydney Brenner所言:“生物学中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最适答案’。” 当你在Western Blot的条带间徘徊,或在免疫荧光的明暗中纠结时,不妨多问一句:这把“标尺”,真的量对了方向吗?





    远泰生物内参抗体推荐


    关于远泰

    ABOUT US


    远泰生物依托其在重组蛋白与抗体技术平台、免疫细胞工程平台的长期积累,为mRNA序列的设计、优化储备了大量通用技术,并作为国内最早从事LNP递送系统的专家团队之一,在纳米脂质体(LNP)及其复配配方;阳离子脂质体上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对外输出技术。基于以上核心关键技术,公司打造了可用于重复开发 mRNA-LNP 的微流体平台,这是一种用于研究和药物应用的安全有效的基因递送载体,可支持从 mRNA 序列的合成、筛选、检测、优化到 LNP 制剂开发、制备的各个阶段。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 mRNA 用于疫苗开发和靶向治疗在内的众多领域,远泰生物开发了一系列现货Nano-CelTM LNP/mRNA 产品,供客户研究实验用;同时,也为客户感兴趣的特定基因提供定制服务平台。截止目前,远泰生物及其全资子公司ProMab Biotechnologies, Inc.作为美国最早从事mRNA-LNP定制服务的CRO公司,已在 mRNA-LNP 领域服务了 Bayer AG、City of Hope、 StemCell、JnJ、Precigenome 等全球客户。

    公司业务主要覆盖四大板块:

    ● 单克隆抗体研发、生产、销售及定制服务,双特异性抗体开发服务;

    ● 免疫细胞工程化、CAR-T和CAR-NK CRO和CDMO服务;

    mRNA-LNP技术CRO和CDMO服务;

    全球抗体靶点和免疫治疗专利授权。



    免责声明:

    图文来源网络

    本文仅供感兴趣的个人谨慎参考,非商用,非医用、非投资用,不作为相关指导或建议,仅作参考。如涉及版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AI+生命科学全产业链智能数据平台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 暂无评论

      ag官方电子平台企业版
      50亿+条医药数据随时查
      7天免费试用
      体验产品
      摩熵数科开放平台
      十五五战略规划

      最新报告

      更多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7.28-2025.08.03)
        2025-08-03
        23页
      • 2025年7月仿制药月报
        2025-07-31
        16页
      • 2025年7月ag官方电子平台健康投融资&交易月报
        2025-07-31
        20页
      • 2025年7月全球在研新药月报
        2025-07-31
        38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7.21-2025.07.27)
        2025-07-27
        24页
      专利数据服务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