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利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上市贵上天
专利药,也被称为专利保护药物,是指那些持有专利的药品。专利保护是对创新药品的一种独占性保护措施,通过专利保护,研发药企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享有该药品的独家销售权。专利药是最早研发、最先提出专利申请并获得专利保护的商品名药品,从最初的研发到最终上市,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
在专利期内(通常20年,扣掉研发和审批时间,真正独占市场大约8~12年),只有这家企业能合法生产、销售,别人不能抄作业。
专利药为什么贵?
筛分子需要钱:研发一种专利药,首先需要从大量的化合物中进行筛选。科研人员通过各种实验和技术手段,寻找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化合物。这个过程可能涉及对成千上万种化合物的研究,需要耗费数年时间。
做实验需要钱:在确定了具有潜在活性的化合物后,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在实验室和动物身上进行,目的是评估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药理特性。包括药物的毒理学研究,观察药物对动物的毒性反应,确定药物的安全剂量范围;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药效学研究,验证药物对疾病模型的治疗效果。临床前研究通常需要2 - 5年的时间。
做临床需要钱:临床试验是专利药研发的关键环节,一般分为I、II、III、IV期。I期临床试验主要在健康志愿者身上进行,初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确定合适的剂量范围,通常需要招募20 - 100名志愿者,持续数月到一年时间。II期临床试验则在患有目标疾病的患者中开展,进一步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优化治疗方案,通常招募100 - 500名患者,持续1 - 2年。III期临床试验是大规模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旨在全面验证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药物的上市提供充分的证据,通常需要招募数百到数千名患者,持续2 - 3年甚至更长时间。IV期临床试验是在药物上市后进行的,主要监测药物在广泛使用人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收集长期的不良反应数据,这个阶段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
最后还得陪跑审批:完成临床试验后,药企需要向药品监管部门提交新药上市申请(NDA)。监管部门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包括临床试验数据、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只有在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后,药物才能正式上市销售。药品上市后,仍然受到严格的监管,药企需要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
所以,专利药的“天价”里,不仅包含成功的这一款药的成本,更分摊了无数失败候选药的研发费用,是支撑未来创新的“学费”。
二、原研药: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专利药过了专利保护期后,由原生产商生产的药品称为原研药。原研药是指临床上已经投入使用的新药,它是在经过对成千上万种化合物做层层筛选和严格的临床实验后,得以获准上市的药物。原研药具有完整和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作为上市依据,其研发过程严格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质量和疗效有较高的保障。
与专利药的关系:原研药在专利保护期内就是专利药,专利药过了专利保护期后,如果原生产商继续生产,就成为原研药。原研药和专利药的核心区别在于专利状态,专利药处于专利保护期内,具有市场独占性;而原研药在专利过期后,面临仿制药的竞争。
比专利药便宜,比仿制药贵,有什么被认可的优势?
研发优势与临床数据积累:原研药的研发过程漫长而严格,从研发到上市通常需要10 - 15年甚至更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原研药企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数据,对药物的疗效、安全性、不良反应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这些临床数据不仅为医生的临床用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使得原研药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质量控制与生产工艺:原研药在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方面往往具有严格的标准和先进的技术。原研药企通常拥有自己的研发和生产设施,能够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例如,在药品的纯度、杂质控制、稳定性等方面,原研药都有较高的要求。原研药在生产工艺上的优势,使得其在药品的质量和疗效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也是部分医生和患者更倾向于选择原研药的原因之一。
价格与市场竞争:虽然专利保护期已过,但原研药由于其品牌效应、临床数据积累和质量优势,在市场上仍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价格通常高于仿制药。然而,随着仿制药的上市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原研药的价格也会受到一定的压力。一些原研药企会通过降价、开展促销活动等方式来维持市场份额。例如,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当仿制药大量上市后,原研药的价格可能会下降30% - 50%。
这些因素叠加,原研药通常还是比仿制药贵,但已没有专利期那么离谱。
三、仿制药:平价替身
当专利药过了专利保护期,其他生产商生产仿制出的药品称为仿制药。仿制药必须通过一致性评价,与原研药在有效成分、剂量、安全性、效力等方面基本一致,才能上市销售。仿制药仅复制原研药的主要分子结构,在剂型、安全性、药效、给药途径、质量、性能特征和预期用途方面与被仿制药相同。
为什么便宜,在于一个“仿”字
仿制药的研发相对专利药和原研药来说,具有省时、省资、省力的特点。由于不需要进行前期的化合物筛选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仿制药的研发周期通常较短,一般为2 - 3年。研发成本也相对较低,大约在几百万美元左右。这使得仿制药在价格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为患者提供更经济的治疗选择。研发成本只有原研药的1%~5%,价格自然亲民。
优点缺点显而易见,优点就是吃得起。缺点往往在于:不同厂家工艺差异,杂质谱可能不一样,极个别患者换药后出现疗效波动;中国一致性评价2016年才全面铺开,早期上市的仿制药质量参差不齐,老患者心里打鼓;治疗窗窄的药(如抗凝药华法林、抗癫痫药卡马西平)换药要格外谨慎。
四、患者常关心的几个问题
1、“仿制药会不会吃了没效果?”
通过国家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在疗效和安全性上被证实与原研药等效。但个体存在差异,如果换药后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控制不如以前,应及时告知医生。
2、“医院为啥有时只开原研?”
这受医保目录、医院招标采购结果(如国家集采中标品种)、医院库存等多种因素影响。患者可凭处方到院外药店购买另一种,但最好先咨询医生意见。
3、“进口仿制药一定比国产好吗?”
不一定。 国内领先药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质量同样可靠。国产药在物流、冷链、售后追溯等方面甚至可能更具本土优势。关键是看是否通过一致性评价。
4、“怎么判断自己手里的药是原研还是仿制?”
看商品名和生产厂家。原研药商品名通常朗朗上口,包装盒上还会标注“原研”二字;仿制药商品名五花八门,但包装上会印“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通过”小蓝标。实在拿不准,手机扫码药品追溯码,也能查到出身。
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合不合适
药物世界没有“神仙”,只有“选择”。专利药是开路先锋,没有它就没有新药;原研药是底子厚、脾气稳;仿制药是让穷人也用得起好药。医生开药时,会综合病情、经济、医保、可及性,给出“当下最合适”的方案;患者吃药时,也要学会跟医生沟通,既别盲目追求高价,也别一味贪便宜。
愿我们都能用最小的经济负担,换来最大的健康收益。
参考来源:
1、江西省医疗保障局. "【医保课堂】“国采”里的原研药和仿制药,你能分清吗?"江西省医疗保障局官网.
2、赛柏蓝. "大批高价中成药被点名:安宫牛黄丸、血塞通注射液……" 中国制药网,
3、小刘唠嗑医保. "医保集采降价,药品几分钱,仿制药和原研药有差别吗?" 网易
想要解锁更多疾病领域信息吗?查询ag官方电子平台(原药融云)数据库(vip.kebaolexue.com/?zmt-mhwz)掌握药物基本信息、市场竞争格局、销售情况与各维度分析、药企研发进展、临床试验情况、申报审批情况、各国上市情况、最新市场动态、市场规模与前景等,以及帮助企业抉择可否投入时提供数据参考!注册立享15天免费试用!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