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当传统疗法陷入瓶颈,一位横结肠癌术后IV期(pT4aN2aM1)患者的生命却因一项“细胞改造”技术迎来转机。今天,我们将揭秘CAR-T疗法如何改写癌症治疗的剧本,用真实案例带您走进这场医学革命!
一、绝望中的曙光:IV期肠癌患者的“最后一搏”
2019年,46岁的莫先生(化名)被确诊为IV期横结肠癌,手术切除后于2020年完成8疗程化疗以及靶向治疗。2023年影像结果提示微小复发。在医生建议下,他加入了一项CAR-T细胞疗法的临床试验。
治疗前数据:
·腹主动脉旁、肠系膜根部有许多肿瘤小淋巴结(较大颗的直径约1cm);
·两肺下叶后基底段少许纤维灶,有肺气肿情形。
治疗过程:
1.T细胞采集:通过血液分离术提取患者自身T淋巴细胞;
2.基因改造:深圳市免疫基因治疗研究院对T淋巴细胞进行基因修饰,装载“肿瘤识别器”(CAR,嵌合抗原受体),靶向大肠癌特异性抗原GD2以及PSMA;
3.扩增回输:培养几日后,将数亿级CAR-T细胞回输至患者体内,精准猎杀癌细胞。
结果:
·治疗一年后,无其他治疗方案下,肿瘤生化指标CEA始终保持正常浓度;
·一年后复查影像学显示淋巴结数量减少(较大颗的直径约0.6cm),体能恢复至可正常生活。

二、CAR-T疗法:给免疫细胞装上“智能导航”
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并非传统药物,而是“活的药物”。其核心在于:
1.精准识别:通过基因工程改造,T细胞获得靶向肿瘤抗原的能力;
2.高效杀伤:CAR-T细胞遇癌即激活,释放毒性颗粒直接摧毁肿瘤;
3.长效保护:部分CAR-T细胞在体内长期存活,形成“免疫记忆”。
大肠癌治疗新靶点:
·GD2: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是神经外胚层来源的肿瘤相关抗原,在很多实体瘤中均表达,GD2表达水平随着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其他正常组织中限制性表达,是免疫治疗理想的肿瘤靶点之一;
·PSM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是另一种跨膜蛋白,在多种实体瘤的肿瘤相关内皮细胞上高表达。虽然正常内皮不表达,但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一样,PSMA在脑、肝、肾、肠、结肠和前列腺等正常组织中仍以低水平表达。此外,PSMA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优势与挑战并存:CAR-T治疗的双面性
突破性优势:
✅ 对放化疗耐药患者仍可能有效;
✅ 输注治疗可能实现长期缓解;
✅ 针对晚期/转移性肿瘤极具潜力。
当前局限:
⚠ 肿瘤特异性:实体肿瘤表面抗原具有多样性和异质性;
⚠ 实体瘤屏障:CAR-T在实体瘤中的浸润效率仍待提升;
⚠ 单靶点限制:单一靶点CAR-T很难攻克实体瘤,多靶点多次输注,联合个性化治疗才有希望。
四、未来展望:中国CAR-T研发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截至2024年,我国已有6款CAR-T产品获批(针对血液瘤),而在实体瘤领域:
·临床进展:深圳市免疫基因治疗研究院针对实体瘤的美国NCI注册项目已有23项。临床试验涵盖了多种肿瘤包含神经母细胞瘤、膀胱癌、卵巢癌、肺癌、肠癌、脑瘤等实体瘤的免疫疗法等的试验;
·技术迭代:第四代CAR-T已能降低输注细胞后免疫因子风暴反应,并整合“自杀开关”、免疫调节因子,进一步提升安全性。
专家观点:
·与单靶点CAR-T相比较,双靶点GD2/PSMA CAR-T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有效地避免单靶点的脱靶逃逸,从而降低复发风险。
·免疫细胞使用时机是关键,因实体瘤种复杂原因,实体瘤患者在肿瘤负荷越小情况下,使用免疫细胞效果越好,长期缓解不是不可能。
五、给患者的建议
1.理性评估:CAR-T目前定价高,且在实体瘤中单靶点单次输注效果有限,治疗存在个体差异,具体方案请遵医嘱;
2.关注临床:查询最新胃肠道肿瘤抗原特异性免疫效应T细胞治疗Ⅰ/Ⅱ期临床试验(如NCT03614650);
3.联合治疗:CAR-T联合PD-1抑制剂、其他免疫细胞等方案,如CTL、NK、肿瘤疫苗等或能增效。
结语:
从“无药可医”到“肿瘤消退”,CAR-T疗法正重新定义癌症治疗的可能性。尽管前路仍有挑战,但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在为生命续写新篇章。此文介绍临床进展,让更多需要的人看见希望!
互动话题:
如果您或家人曾接受过细胞治疗,欢迎留言分享经历!
想了解更多CAR-T最新进展?可至深圳市免疫基因治疗研究院官网,获取权威相关指南!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