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官方电子平台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客服电话

400-9696-311
医药数据查询

CD19 CAR-T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结局: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CAR-T CD19
07/11
129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NSL)是一种预后不良且治疗选择相对有限的淋巴瘤亚型。其独特的微环境特征,特别是血脑屏障的存在,导致药物的有效递送变得更加复杂。根据发病机制,CNSL分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SCNSL)两种类型。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T(CAR-T)在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侵袭性疾病患者提供了新的靶向治疗选择,并在CNSL中展现出良好的治疗前景。近期,《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杂志发表了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估CD19 CAR-T细胞治疗CNSL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1]














研究设计

该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1月至2024年2月期间四家医疗中心接受CD19 CAR-T细胞治疗的伴CNS受累的R/R DLBCL成人患者。



患者基线特征

研究共纳入54例患者,其中46例为SCNSL(其中34例为DLBCL,12例为转化型惰性淋巴瘤),8例为PCNSL。患者中位既往治疗线数为3线,30%既往接受过造血干细胞移植(HCT)。70%患者接受桥接治疗,CAR-T回输时,80%患者为活动性CNSL:38%患者软脑膜受累,46%患者脑实质受累,15%两者兼具。



疗 效

所有患者CAR-细胞回输后1个月的客观缓解率(ORR)为61%,其中39%患者CNS和全身均达到完全缓解(CR)。针对CNS特异性反应,ORR为54%,CR率为39%。


至CAR-细胞回输后100天时最佳ORR进一步提升至73%,其中65%患者CNS和全身均达到CR。CNS特异性反应的最佳ORR和CR率分别为66%和60%。


中位随访16.8个月时,所有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9个月,1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35%和63%(图1)。亚组分析显示,孤立性脑实质受累者的1年PFS率显著优于孤立性软脑膜受累者(53% vs 13%,p=0.028),且OS率也呈现更高趋势(70% vs 33%,p=0.13)。非活动性CNSL患者较活动性CNSL患者显示出更好的生存趋势,1年PFS率(44% vs 32%,p=0.11)和1年OS率(80% vs 55%,p=0.10)均有所提高。


图1 所有患者的PFS和OS


对PFS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CAR-T治疗方案在PFS方面存在差异(p=0.001);脑实质受累或非活动性CNSL(均相较于软脑膜受累)与较好PFS相关(p=0.012);清淋前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与较差PFS(p=0.037)相关。但多因素分析仅CAR-T治疗方案有独立预测价值(p=0.009)。在SCNSL患者中也观察到类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 CAR-T治疗方案(p<0.001)、脑实质受累或非活动性CNSL(p=0.03)以及LDH升高(p=0.048)与PFS相关,而多因素分析显示仅CAR-T治疗方案具有相关性(p<0.001)。


OS分析显示,在所有患者单因素分析中,CAR-T治疗方案与OS相关(p=0.003),LDH升高(p=0.024)和接受桥接治疗(p=0.048)与较差OS相关,而既往接受过自体HCT(p=0.026)以及脑实质受累或非活动性CNSL(p=0.016)与较好OS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CAR-T治疗方案(p=0.013)和桥接治疗(p=0.015)仍保持与OS的独立相关性。在SCNSL患者中,单因素分析显示,CAR-T治疗方案(p=0.004)、非活动性CNSL(相较于活动性CNSL)(p=0.036),以及脑实质受累或非活动性CNSL(均相较于软脑膜受累)(p=0.024)均与OS相关。多因素分析证实CAR-T治疗方案(p=0.021)和脑实质受累或非活动性CNSL(p=0.04)均为OS的独立预测因素。


复发分析显示,部分患者仍可能出现疾病复发(57%),30%发生CNS进展(17%进展为软脑膜受累,5%进展为脑实质受累,7%两者兼具)。值得注意的是,既往软脑膜受累者更易出现软脑膜复发,而脑实质受累患者的复发模式更具异质性(图2)。这些复发模式的洞察为未来优化CAR-T细胞治疗策略,以实现更持久的疾病控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图2 CNS复发部位分布



安全性

所有患者任意级别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率为81%,其中3-4级CRS为9%,5级致死性CRS为2%。活动性CNSL和非活动性CNSL患者的中位CRS发病时间分别为3天和2天。任意级别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发生率为52%,其中3-4级ICANS为26%,5级ICANS为2%。活动性CNSL和非活动性CNSL患者的中位ICANS发病时间分别为5天和6天。活动性CNSL与非活动性CNSL患者的CRS(p=0.3)和ICANS(p=0.9)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CNS受累本身并未显著增加CAR-T治疗的安全性风险,为更广泛的患者群体接受该疗法提供了支持。



小  结

这项回顾性研究表明抗 CD19 CAR-T 细胞疗法治疗CNSL是可行且安全有效的。CNS受累不应成为患者接受该疗法的阻碍。未来应持续探索和优化 CAR-T 细胞递送技术,提升细胞穿透血脑屏障的效率,实现CNS内的更精准、更高效杀伤。相信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细胞治疗策略和联合治疗方案的不断创新,CAR-T细胞疗法将为CNSL患者带来更持久的疾病控制和更好的生存获益。



免责声明:本资料为专业医学资料,旨在促进医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任何处方请参考产品最新详细处方资料。本文件可能包含涉及医学情况、健康及治疗方法的信息。相关信息不得用作诊断或治疗,不能替代专业医学意见。


审批编号:NP-NHL-Axi-Cel-2025.7-11 valid until 2027.7


供稿与审核:临床开发与医学部

参考文献:

[1]. Cassanello G, et al. Br J Haematol. 2025.




推荐阅读


  • 高合并症负担对CAR-T细胞治疗LBCL的非复发死亡率和安全性影响


  • CAR-T细胞治疗相关严重CRS或ICANS的管理策略调查:希腊经验


  • 真实世界中CAR-T细胞治疗伴结外受累R/R LBCL的疗效与安全性


  • NHL患者接受CAR-T治疗后G-CSF应用的风险与获益评估


  • CAR-T细胞疗法治疗R/R LBCL高龄患者:临床获益的优化策略探讨


  • CAR-T细胞治疗R/R LBCL:SARS-CoV-2感染不影响预后


  • 2025EHA| KTE-X19(Brexu-cel)治疗中国成人R/R B-ALL的疗效与安全性


  • CAR-T细胞疗效关键:扩增动力学、T细胞表型与炎症微环境


  • CAR-T细胞治疗R/R DLBCL:CR状态下回输不影响CAR-T细胞扩增


  • CAR-T细胞疗法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的应用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AI+生命科学全产业链智能数据平台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 暂无评论

    ag官方电子平台企业版
    50亿+条医药数据随时查
    7天免费试用
    体验产品
    摩熵数科开放平台
    十五五战略规划

    最新报告

    更多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8.04-2025.08.10)
      2025-08-10
      26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7.28-2025.08.03)
      2025-08-03
      23页
    • 2025年7月仿制药月报
      2025-07-31
      16页
    • 2025年7月ag官方电子平台健康投融资&交易月报
      2025-07-31
      20页
    • 2025年7月全球在研新药月报
      2025-07-31
      38页
    专利数据服务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