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官方电子平台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客服电话

400-9696-311
医药数据查询

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真实世界结局

自身免疫性疾病 非霍奇金淋巴瘤 CAR-T
08/06
7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发展的风险因素之一,其潜在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慢性炎症状态、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以及长期免疫抑制治疗(IST)等因素相关。目前,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在侵袭性B细胞NHL(B-NHL)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疗效。目前,CAR-T细胞疗法在伴AID的B-NHL患者中的应用尚处于临床经验积累阶段。既往主要顾虑有二:其一,伴AID的B-NHL患者自身T细胞可能因长期AID和IST而存在功能缺陷,这可能削弱自体CAR-T细胞的抗肿瘤效能;其二,回输自体CAR-T后可能打破原有免疫平衡,诱发或加重基础AID活动。近期,《Cancers (Basel)》杂志发表了一项真实世界研究,系统评估了CAR-T细胞治疗伴和不伴AID的侵袭性B-NHL患者的临床结局,并进一步探讨了CAR-T细胞对AID疾病活动度的影响[1],结果表明伴与不伴AID的B-NHL患者在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上均相似,这为这类特殊患者人群的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研究设计和患者基线特征

该研究纳入了2018-2024年间美国12个学术医疗中心接受抗CD19自体CAR-T细胞治疗的727例侵袭性B-NHL患者。病理类型包括547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38例转化型滤泡性淋巴瘤以及其他淋巴瘤亚型。研究共纳入47例(6.4%)合并基础AID的患者,其中最常见的AID是类风湿性关节炎(29.8%)、系统性红斑狼疮(10.6%)、干燥综合征(10.6%)、克罗恩病(10.6%)和银屑病(10.6%)。基线特征分析显示,伴AID和不伴AID两组在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病理特征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疗 效

中位随访26.5个月时,伴AID组与不伴AID组的完全缓解(CR)率(38.3% vs. 36%,p=0.36)、复发/进展率(38.3% vs. 52.6%,p=0.07)、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49% vs. 32%,p=0.18,图1)和3年总生存(OS)率(57% vs. 44%,p=0.25,图2)均相当。对于原发性难治性疾病(p=0.69和0.73)、双打击淋巴瘤(p=0.91和p=0.61)、双表达淋巴瘤(p=0.46和p=0.81)或接受桥接治疗的患者(p=0.87和p=0.7),两组间PFS和OS亦均无显著性差异。


图1 伴AID组与不伴AID组的PFS

图2 伴AID组与不伴AID组的OS



安全性

安全性分析显示,伴AID组与不伴AID组≥3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率分别为12.1%和13.2%(p=0.5)、CRS中位发生时间均为3天,CRS中位持续时间均为4天。然而,伴AID患者托珠单抗使用率相对更高(p=0.02)。伴AID组与不伴AID组≥3级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发生率分别为40%和42.4%,ICANS中位发生时间均为6天,ICANS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3天和5天。伴AID组CAR-T治疗后≥30天持续中性粒细胞减少(<500/μL)和血小板减少(<50×109/L)发生率分别为10.6%和6.4%,不伴AID组分别为7.4%和11.4%(均无显著性差异)。


在CAR-T细胞回输后90天内,伴AID组的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不伴AID组(42.6% vs. 28.1%,p=0.02)。其中,伴AID组中有4例(8.5%)患者发生多重感染,病原学分析表明细菌性感染(65%)和病毒性感染(35%)是最常见的初始感染类型。此外,伴AID组有2例(4.3%)患者因感染死亡。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发生感染的AID患者中,80%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伴AID组与不伴AID组在感染发生时IgG水平<400mg/dL的发生率分别为30%和31.9%。动态监测显示,伴AID组在CAR-T细胞回输后30天和90天的平均IgG水平分别为431.4和355.4。在感染预防方面,对于发生感染的伴AID患者,95%在CAR-T细胞回输后接受阿昔洛韦抗病毒预防,75%接受耶氏肺孢子菌肺炎预防性治疗。



CAR-T对AID的临床影响

关于IST的数据分析显示,在36例可获得完整资料的伴AID患者中, 15例(31.9%)患者在CAR-T细胞治疗前接受过IST。CAR-T细胞治疗后,7例(14.9%)患者接受IST,其中仅1例为IST初治患者,3例为IST再治疗,另有3例患者在整个CAR-T细胞治疗过程中持续接受IST。值得注意的是,在CAR-T细胞治疗后接受IST的6例患者中,5例因活动期AID接受IST,1例作为预防持续接受IST。研究观察到在CAR-T细胞治疗后4例患者出现AID急性发作,其中2例在回输后90天内发作。



小  结

该研究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评估伴AID的侵袭性B-NHL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临床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26.5个月。研究显示,伴与不伴AID两组在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上均未显示出显著性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未达统计学显著性,但伴AID患者的疾病复发/进展率在数值上更低(38.3% vs. 52.6%),这提示基础AID的存在并不影响CAR-T细胞治疗的抗肿瘤疗效,CAR-T细胞疗法在这一特殊群体中可能具有更持久的缓解潜力。在AID疾病控制方面,研究显示CAR-T细胞治疗后伴AID患者的疾病急性发作率和IST需求均维持在较低水平。未来研究可继续探索T细胞功能状态与AID活动度的生物学相关性,以进一步阐明CAR-T细胞疗法对这类特殊患者人群的作用机制,为优化治疗策略提供更坚实的科学依据。



免责声明:本资料为专业医学资料,旨在促进医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任何处方请参考产品最新详细处方资料。本文件可能包含涉及医学情况、健康及治疗方法的信息。相关信息不得用作诊断或治疗,不能替代专业医学意见。


审批编号:NP-NHL-Axi-Cel-2025.8-6 valid until 2027.8


供稿与审核:临床开发与医学部

参考文献:

[1]. Altomare NJ, et al. Cancers (Basel). 2025;17(14):2358.





推荐阅读


  • CAR-T细胞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0年随访临床结局


  • 病理分子层面高危因素对CAR-T细胞治疗LBCL患者的疗效影响


  • CAR-T细胞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和安全性的预后因素


  • CAR-T细胞治疗应答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性


  • CD19 CAR-T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结局: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 高合并症负担对CAR-T细胞治疗LBCL的非复发死亡率和安全性影响


  • CAR-T细胞治疗相关严重CRS或ICANS的管理策略调查:希腊经验


  • 真实世界中CAR-T细胞治疗伴结外受累R/R LBCL的疗效与安全性


  • NHL患者接受CAR-T治疗后G-CSF应用的风险与获益评估


  • CAR-T细胞疗法治疗R/R LBCL高龄患者:临床获益的优化策略探讨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AI+生命科学全产业链智能数据平台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 暂无评论

    ag官方电子平台企业版
    50亿+条医药数据随时查
    7天免费试用
    体验产品
    摩熵数科开放平台
    十五五战略规划

    最新报告

    更多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8.04-2025.08.10)
      2025-08-10
      26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7.28-2025.08.03)
      2025-08-03
      23页
    • 2025年7月仿制药月报
      2025-07-31
      16页
    • 2025年7月ag官方电子平台健康投融资&交易月报
      2025-07-31
      20页
    • 2025年7月全球在研新药月报
      2025-07-31
      38页
    专利数据服务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